江南大学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介绍
文章出处://wmjiuwei.com 作者:江南大学基建与后勤管理处处长 王强 人气: 发表时间:2009年07月18日
[文章内容简介]:江南大学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启动后第三年起呈现明显的节能效果,系统的智能化代替了手工抄报,网络化实现了分级监管,人性化促进了共同参与,大大提高了校园管理水平。
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为新的江南大学。三校合并时,原老校区设备设施陈旧,水电管理水平较低,能耗开支较大。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应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普及宣传节能降耗理念,研发节能降耗监控系统,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势在必行。校长陈坚教授明确提出“学校必须树立成本意识与效率意识,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把节约资源、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贯穿学校各项工作始终”。
为此,学校成立了学校水电管理与节能领导小组,选派了专家型中层干部担任后勤管理处处长,指导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成立节能研究所,具体负责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依托信息、机电类学科优势,师生共同参与,自主研发了一套针对高校后勤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高起点数字化管理系统,强化了实时监控和信息交互的平台建设,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扩展管理服务内容,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初步建成了数字化节约型校园。
一、生态校园 曲水流觞
江南大学坐落于江南名城江苏无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位于太湖之滨,蠡湖之畔的新校区,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风景迤逦、环境优美。新校区于2004年启用,占地面积有3125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目前在校学生总人数28000余人,教职员工3100余人。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食品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两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
学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坚持“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近年来,各项事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理念先导 顶层设计
1. 科学发展,理念先行
为促进全校师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学校领导带头宣传,形成共识。在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精神和无锡市《关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活动,先后组织了“节能减排金点子征集”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学生绿色社团组织,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数字化节约型学校”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三点共识:节约系统反映学校办学质量,节约习惯反映师生综合素质,节约效果反映校园管理水平。
2. 统筹兼顾,完善制度
浪费行为多源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建设节约型高校,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根据“节约教育,人人有责;分层责任管理,信息实时交互;用户水电承包,严格计量收费;定额使用,节约奖励,超额自理”的制度设计原则,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水电管理规章制度,并针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统筹协调,兼顾利益,不断完善,促进了节约水电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
3. 重组机构,专家管理
学校成立了校领导直接参与的学校水电管理与节能领导小组,选派了专家型中层干部担任后勤管理处处长,指导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成立节能研究所,具体负责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后勤管理处增设水电管理科,统一协调管理,下设一支水电托管专业队伍,学院、机关各职能部门设水电管理员一名。节能研究所整合了校内工业实时WEB服务(Comet)、现场设备监控组态(IRS)、OPC服务/客户端(OPC)、可定制报表服务(RPS)、安全门户服务(SSO)和GIS地理信息服务(WMS)等方面的人才,组建了一支研发队伍。按照“能耗清晰化、数据可视化、管理数字化、分析图表化、水电指标化、消费合理化”的设计原则,架构了“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五大子系统”,完成了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监管系统的科学设计。“一个窗口”即后勤管理处网站,“一个平台”即“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五大子系统”分别为: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网络预付费水电管理系统和节能管理专家系统。
三、自主创新 量化管理
近年来,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设计等专业发展良好,控制工程已建成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关领域的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依托理工文艺多学科优势,综合应用工业级实时数据采集、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大型数据库、暖通与给排水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云服务”平台支撑等现代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完善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五大子系统的信息交互、点面对接和实时监管。
1. 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采用了工业界普遍采用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形式发布。采用该系统还可以和“用电指标体系”充分配合,实现用电的管理和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费用结算、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为实现学校各学院、部门用电的量化管理提供了必备条件。
2. 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
采用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形式发布,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自动进行自来水漏失分析和用水异常情况识别,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跑冒滴漏现象,进行综合决策。
3. 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结合数字矢量地图技术,结合无线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方法。可根据人性化的控制方案,对校内各路段的路灯制定不同的开关灯周期策略。实现相应时间段内各路段照明的分别控制,并根据情况调整各路段路灯设置,如:季节策略、夜间高峰期策略、假期策略等。校区内路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轻松管理,在改善控制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节电效益。
4. 网络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创新地采用了基于校园网络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内嵌江南大学节能研究所专有通信协议的智能预付费电表构成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实时操作,实时计量监控,即时售退电、即时通断电的控制效果。该系统彻底解决了以往IC卡式电表、控电模块、载波通信电表等预付费系统用电管理、卡管理、数据不透明等的诸多问题,为学生宿舍用电、商铺经营用电等的管理提出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5. 节能管理专家系统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学校因特网登录系统,轻松实现对学校关键设施和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系统提供了关键设备运行流程的动态监控、关键数据实时监控、历史数据归档、动态趋势曲线绘制及短信实时报警等人性化功能,为学校关键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建设过程中,电子电表加网关的入户计电系统,校园变电所集中视频监控系统,基于数字化三维立体的后勤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图书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外墙保温系统,远红外加光敏照明系统,公共浴室计时节水系统、消防水源盗用警报系统,校园网节能管理互动系统,人性化付费系统房产家具管理系统等,相继投入使用,水电运行管理、资产管理等开始逐步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数字化管理转变。实践证明,本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操作性和较高的成熟度,使得实践过程迅速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目前,本系统的成果开始向校园安全保卫系统拓展。
江南大学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启动后第三年起呈现明显的节能效果,系统的智能化代替了手工抄报,网络化实现了分级监管,人性化促进了共同参与,大大提高了校园管理水平。2008年,新校区总人数由2005年的14000余人增加至28000余人,空调数量增加为原来的4.5倍、设备总值增加为原来的1.5倍的情况下,校区水电总支出比2005年节省了230多万元,月生均耗能费由2005年的61.04元降至2008年的43.15元。更可贵的是,全体师生员工逐步形成了节能降耗、有效利用资源的绿色理念,自觉接受节能监管和反馈改进节能系统的意见,主动参与节能技术研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环保意识和节约习惯成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他们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示范引领 服务社会
江南大学在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宣传,得到了兄弟高校的普遍认可与支持。2008年9月,我校作为地方申报全国节水型城市节水样榜示范点,接受建设部考评。2008年11月,全国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交流现场会在江南大学召开。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建成运行以来,近百所高校前来交流节约型校园建设,外出经验交流10次,为30余家单位提供了改造咨询服务,为6所高校提供了整体改造服务。此外,学校还主动服务地方政府,为无锡市市民中心完成了水电系统的智能化节约改造方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雅虎、搜狐、人民网等2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到校集中采访,发表了一系列专题报道,有关成果还被台湾媒体转载报道。
ꩲ 回首过往,令人振奋,展望未来,信心满怀。江南大学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立足更高的起点,高瞻远瞩、精心设计、合理规划、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管理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推广技术创新、主动服务社会。在原有实践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大力推进富有特色的“高起点全信息校园管理系统”的♏建设。(发言内容根据会议现场实录整理)
本文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上一篇:中国海洋大学新校区建设中的节能技术应用[ 07-18 ]
下一篇:北京师范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介绍[ 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