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总动员
文章出处://wmjiuwei.com 作者:张春燕 李维 人气: 发表时间:2009年08月17日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纷纷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什么是节约型高校?怎样建设节约型高校?高校在创建节约型高校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有益尝试?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走访了政府部门、高校以及企业的相关人士。
——编者按
黑龙江高校掀起节约浪潮
中国环境报记者 吴殿峰
为响应教育部等两部委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号召,黑龙江省各高校采取了积极行动。各高校通过宣传教育、精简机构、统一配置教育资源、配备节能设施等一系列举措,在校园里掀起了节约的浪潮,构建节约型校园已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
记者日前走访了黑龙江省部分高校,耳闻目睹了这些大学的新变化。
东北林业大学
节约就要算细账
东北林业大学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分钱”开始践行节约型校园的。学校采用了一种先进的设备,可回收排烟道中产生的热量,用其加热冷水(可将常温水加热50~80度),然后把热水贮存在水箱内以备它用,仅此一项每天就可节省学校开支200元;将洗衣房熨平机产生的废气再利用,每天又可节省燃气费200元;采用刷卡式计费系统,改变原来洗浴人自己控制用水的做法,日节约水费约510元,由此每个月可以节省1.2万元……就这样,每一天的小账日积月累最终变成了一笔大账。
这所大学里,通过科技改造进行节约的例子还有很多。学校游泳馆将原来消耗较大的燃油锅炉改造成了环保节能型燃煤锅炉,全年节约近百万元;把手动混合淋浴方式更换为自动感应式,每年可节约10万元;采取刷卡式控水系统,使每人每次用水量由原来的160公斤减少到75公斤。办公教学楼卫生间安装的节能型水箱和红外线小便器控制开关,杜绝了长流水的现象。学校供暖系统由人工操作改为微机控制,节煤效果显著,3年来累计节约资金600万元。
黑龙江东方学院
精简机构是最大的节约
从最初的惨淡经营到今天的发展壮大,17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家底一天天变得殷实,这种白手起家、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也向人们诠释着节约的理念。
人员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东方学院的人事机构非常精简,12个职能部门、7个直属单位、万人规模的大学,管理干部只有百余人,很多部门都是1人多岗,一岗多责。学院的师生经常从小事做起为学校节省支出。公寓中心的同志每年暑假期间会把旧拖布、撮子、苕帚重新修补再用。体育馆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给体育场的铁围栏、篮球架、足球门刷油;把馆内篮球馆木地板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刷油漆;馆内地毯,每年都自己清洗……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东方学院的节约精神。
黑龙江科技学院
节约文章从水做起
黑龙江科技学院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从水开始做文章的。
日处理能力4000吨的中水处理厂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个大手笔,每年可节水60万吨。学院后勤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年1100万元的建设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事实证明,回收处理的污水为学校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小视的。”
黑龙江科技学院一直把开展节约活动落实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节约科技创新主题实践”活动。去年毕业留校教师马胜羽是师生眼里的“发明家”。在大学生创新作品展室里,陈列着他的五六项小发明:从小型风光电互补模拟系统,到炫彩微型风力发电笔,每项小发明都小巧、实用且节能。他发明的太阳能多功能家用套装产品,可以放在室内窗台或阳台,每天只要有4小时的有效光照,其产生的电量就可以满足3~5小时家庭照明,非常实用且方便。像马胜羽这样的发明在黑龙江科技学院不胜枚举。
哈尔滨师范大学
节约体现在规章制度中
节约的行为不仅仅靠理念,还需要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中共哈尔滨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建设节约型大学的决定》、《哈尔滨师范大学建设节约型大学一期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构建了哈尔滨师范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基本管理框架。2008年初,学校制定了《公务交通费、接待费和基本办学(办公)经费改革的实施方案》,从办公费、招待费和交通费3项费用入手,通过压缩行政及日常经费开支,共为学校节约各项经费2000多万元。学校还建立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制度。为了确保建设节约型校园取得实效,哈师大特别设立了节约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落实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推进、实施相关措施。学校明确提出,以2005年底各项能源总费用支出为基数,逐年递减4%,到2010年完成节能20%的目标。
如今,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号角在全省近百所高校吹响,时刻提醒高校师生们自觉投身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中,把传统美德和环境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