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郑州兴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阿里巴巴诚信通企业
全国咨询热线:40000-63966
兴邦电子,中国水控机第一品牌

联系兴邦电子

全国咨询热线:40000-63966

售后:0371-55132951/55132952

工厂:河南省 郑州市 高新区莲花街电子电器产业园

价格·机制·科技——“三驾马车”驱动天津节水

文章出处://wmjiuwei.com 作者:新华网 人气: 发表时间:2010年01月04日

[文章内容简介]:天津市23所高校全部建成IC卡智能节水系统。 智能节水系统是天津市以科技节水为先导的一个缩影。

缺水逼出节水。记者近日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在天津采访时了解到,面对水资源极其匮乏,天津运用经济杠杆调控,向管理要水,调整产业结构,向产业要水,依靠科技进步,向科技要水,通过价格、机制和科技这“三驾马车”齐发力,走出了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节水之路相继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城市”和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全国首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价格:八次调价撬动节水杠杆

  今年4月,天津市工业用水价格每吨由6.20元调整为6.70元,这是1997年天津市实行水价改革制度以来第八次调整水价。“这样的价格,企业如果不搞节水,是根本无法生存的。”天津市节水中心主任周建芝说,水价的上涨调整,有利于企业对节水设施的投入,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节水的潜力。

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价格杠杆在节水中的巨大效应显现无疑。记者在天津市中环高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改进冷却方式、处理回收酸性污水等各种先进节水设备一应俱全,每月可节约自来水5400立方米,年节约资金40余万元。“虽然前期投入200多万元进行节水项目建设,但是用不了三五年就能收回成本。不但节约了水资源,也有效地控制了产品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节水部部长李东说。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但万元GDP用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造成水资源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一吨水的水费还没有一瓶矿泉水贵。专家介绍,国外许多地方,包括很多发展中国家,水价(包括支付供水和污水处理费用)一般为家庭收入的5%,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多一些。据水利部统计,目前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2.09元/吨(含污水处理费0.54元/吨)。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理顺多水源水价,成为天津深化水价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天津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文运说,天津市水价制度改革,按照节约常规淡水资源、压采地下水资源、鼓励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本着优质优用,劣质低用的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建立多水源价格体系,形成水价联动机制,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科学的水价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天津人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李文运介绍,目前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6立方米,为全国之最。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95%,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78升,远低于85—140升国家标准,城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开启“向产业要水”大门

工业要发展,水不够用怎么办?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天津支撑节水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机制。天津老市民发现,原先散落在天津市区海河两岸的40多家纺织企业渐渐“不见”了。原来,这些用水大户都被集中搬迁到了位于天津市空港物流加工区的天津高新纺织工业园进行重组合并。

“在园区里走一圈,你能看到从棉花到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作的全过程。”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连起说,高新纺织工业园让天津纺织产业链迅速集聚起来,原来的几十家变电站、锅炉房、污水厂如今变成了一家,整个园区管网互联,实行统一供电、供水、供气,提高了能源和设备使用效率。

杨连起介绍,该园区建设时就对水的供应、处理、再生利用进行了统一规划,通过选用节水设备,采用回收蒸汽凝结水、冷却水循环使用等节水技术,加强管理,使万元产值取水量由进入园区前的15.89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9.67立方米。

   科技:不断创新提升节水无限潜力

  藏在假山中的南开大学校园水处理系统非常有特色,从外形看完全是一座假山,更像是美化校园的艺术品,但里面却是复杂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对河水、湖水处理,得到再生水资源,为95%以上的学生宿舍提供卫生间用水,每年可节约18万立方米的自来水。通过科技创新,学校年用水量由1996年的500万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的174万立方米,累计为学校节约水费约750万元。目前,天津市23所高校全部建成IC卡智能节水系统。

智能节水系统是天津市以科技节水为先导的一个缩影。“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是天津创建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遵循这一理念,天津市把握依🤪靠科技创新促节水这条生命线,将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劣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在节水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下,一批节水科研型企业在科技园区不断成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走出一条“节水出效益,节水促发展”的科技之路。

本文关键词:节能减排,节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