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卡通,通行校园?
文章出处://wmjiuwei.com 作者:兴邦科技 人气: 发表时间:2010年02月12日
或许有人经常忘记带图书证,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忘记带手机了。当你进入图书馆时只要将装有芯片的手机ꦺ在验证入口扫描一下,就能很快通过——这是手机一卡通的功能之一。
事实上,手机一卡通是移✤动支付在校园的一个扩展。近几年,移动支付渐渐被人们接受,并在一些领域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国外的移动支付在交通和体育等行业应用较多。在东京的地铁站,每天高峰时期有近百万的客流,乘客只需꧂将自己的手机在验票口轻轻一刷,票台门随即打开。德国的RMV交通公司几年前就推出用以购买市内大巴票的NFC手机;在荷兰,一些足球俱乐部的球迷可以将NFC手机ꦰ充当运动场的门禁卡和票务卡,并可以在运动场附近的快餐店和纪念品商店购物。
这些功能与近年在校园中普及的一卡通系统有相似之处。
随着2008年的M1卡破解事件和2ꦬ009年的3G校园业务的如火如荼的展开,手机一卡通作为一种可替代的新概念产品被迅速普及。
🐼 中央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肖波认为,从目前一卡通的发展来看,与卡有关的应用是卡片的支付与身份识别功能,所以手机支付技术完全可以适用于校园一卡通系统。
然而,手机一卡通虽然与师生近在咫尺,其推广却非一帆风顺。
校园一卡通新招
2009年9月,湖南工业ꦗ大学科技学院新生入学报到的当天,学校就要求所有的学生办理移动𝐆公司的一卡通业务。报到单上的第四项明确注明新生必须办理校园手机一卡通。负责发放报到单的老师再三强调说:“这个业务(移动公司的一卡通)是一定要办的,以后去食堂消费、上课考勤等要用到它,否则,学校会作旷课处理……”
手机一卡通指的是以“手机”为主要载体,在进行储蓄、存款、消๊费、身份认证及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时的应用模式。
一般来说,手机一卡通的系统同时支持手机SIM卡和普通IC卡,用户既可以使用手机刷卡也可以使用普通IC卡刷卡,这便于原有系统的升级和平稳移植,同时也是应用过程的需要。手机开机时,系统可支持所有功能的使用;手机关机或没电时,就与一张普通的IC卡一样正常使用。
手机一卡通的系统平台可以作为学生卡/教师卡,应♌用于校园信息管理、身份识别管理的各子系统。此外,如果校园规模扩大或手机SIM卡功能增加,൲只需随时增加子系统即可,无需再对平台进行扩充。
此外,持卡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和电子钱包都作为统一的公用数据在校园网上实时共享,做到一人一户、一人一卡,所ꦬ有数据的变🔯更都做到“全网立即生效”。
目前,手机一卡通对广大高校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许多人并不了解手机一卡通,不过已有一些高校在使用。此外,手机一卡通与3G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营商为了推动3G进校园,也同时会捆绑一些手机一卡通服务。
在湖南工学院,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中。根据湖南工学院网络中心主任黎昂介绍,目前该校正与中国电信合作。由中国电信全额承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网络基础设施以有线网络为主,辅以无线网络,而数字化校园的标志性应用——一卡通系统和相应的功能将通过手机实现。他说:“我们目前正在谈判,合作能否实现是个未知数。学校经费有限,我们希𒀰望以运营换建设。”
一卡通认证需求强烈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最新的关于数字校园应用的调查显示,有65%以上的学校建设了校园卡,并逐渐൩丰富了𝓀校园卡的功能,进行了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高校一卡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数据库的一卡通,第二个阶段是基于同步的一卡通,第三个阶段是基于信息交换的一卡通。高校在建设初期,由于资金匮乏,大多选择与银行、集成商合作的方式,即银行投资、集成商建设、高校运营的合作模式,并在2004年前后达到建设高峰期。目前,高校一卡通已集成了消费、管理、认证等多种功能,学生只需持💜有一张校园卡,就可以到食堂吃饭、到水房打水、去图书馆借书等,已基本实现了“一卡通”。
同时,由于每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一卡通的建设进程也不一样。一些实力雄厚、信息化程度高的学校,已早早地让师生们享受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而一些规模比较小、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学校,由于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仍🌞需让师生们携带现金或多张卡生活在校园中。另外,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合并与扩大,形成了很多“超级航母”,学💮校拥有很多分校区,财力、物力等投入的不足,使部分学校的一卡通建设进程缓慢。
从一卡通的管理职能上看,每个学校也不一样。因为一卡通身份特殊,涉及到消费、认证等管理,有的ꦯ学校归网络信息中心管理,有的是由财务部门来管理,有的则是归教务处管理。
从最新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消费功能如餐卡(61.34%)、购物卡(27.14%)、洗浴卡(38.66%)、上机卡(35.69%)等都较普遍,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像学生证(44.98%)、教职工证(36.06%)、图书证(48.70%)等,所占比例也较高,而水卡、门禁卡、医疗卡、考勤卡等,尚在普及和推广中,校内乘车证、校内对公资金结算卡则是新拓展🐓的功能。可以看到,身份识别的功能在校园卡中集成的需求较旺盛,并且新拓展的功能,常常与身份识别挂钩。
然而,手机一卡通的功𝕴能集成有诸多不足,包括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挑💎战,使得高校在选择时慎之又慎。对于是否要采用手机一卡通,大家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