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校园综合解决方案——技术、标准体系及案例介绍
文章出处://wmjiuwei.com 作者:姚培 人气: 发表时间:2009年07月18日
[文章内容简介]:作为节约型校园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系统化的综合方案,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或资金问题解决,就可以达到任务目标。
我认为对于大家来讲,从各个高校赶过来,想听到的不单纯是解决某个技术问题,更多想的是找到一种出路:节约型校园到底怎么做,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借鉴,如何识别这个方法。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是把我们对节约型校园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包括我们走的一些弯路和取得经验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对于一个校园来讲,应该说它的特点非常突出的,我们把学校和大学公建的单体建筑,也做了一个比较表,大家可以看一下差异在哪里。校园建筑群本身的多样化,以及对节约型校园全过程的管理模式,以及要做到“四节一环保”,这种综合性检查目标,决定校园本身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压力更加艰巨,也就是为什么在会上大家提出综合性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技术问题。钱从哪里来,解决方案什么样的,谁来做,怎么做,如何去检验我做得好或不好,很多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从大家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作为节约型校园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系统化的综合方案,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或资金问题解决,就可以达到任务目标。这一点来讲,大家达成共识。做节约型校园第一不是资金的钓鱼工程,不是拿这个概念去炒作,去拿到一笔资金。第二,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的冷拼盘,一种堆砌。第三,从节约型校园本身来讲,最终目标是拿到节能量,实现节能减排的指标性的目标。同时对于学校来讲,作为利益获得者,我们所获得的是运行成本的降低,整个校园管理的高效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是不是应该共同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目的性是不是需要修正?
节约型校园本身从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来讲,实际已经纳入到国家的法律体系范围,大家可以看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部跟教育部相关出台的管理办法,这是我们做事的法律依据。上午我也听到有一些同志在说,这个事情又没有钱,又没有强制的,我做不好你罚我,我凭什么要做?其实恰恰这个观点是错的,为什么这样说?如果大家把这些法律制度研究清楚的话,你会发现在“十一五”期间做的话,国家还给你一部分的补贴和引导资金。等到“十二五”的时候,当你想做或者不得不被迫做的时候,要付出昂贵的资金代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最终要走到加价制度,如果你的能源使用是低效的话,如果不是走在前面,体现完成你应完成的义务,后面你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进行修正。
所以基于这一点,因为在座的可能是学校的领导,也有可能是前线具体做事的部门。如果作为管理者,从校园管理层面没有达成共识,没有站在一个高度看这个事情,这件事就是应付,就是上面压下来的任务,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这一点,希望大家有空仔细研究节能管理条例的重点章节,可以看出,未来的政策导向性,决定未来校园管理的方向性。
相关的文件大家在网站上都可以查阅和下载。接下来我想给大家分析一种思维,这种思维,恰恰是我们在做绿色建筑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把它可以说是延伸或者是一种扩大外延,扩大到绿色校园。
节约型校园整个的原则来讲,实际上从它的初始状态,规划必须先行,如果没有做相关的规划,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一种单一的技术方案,不是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在规划这一块,我们指的规划,不是指新校区建设,或者做改造的方案,而是指的我们在做一种规划的过程中,针对于我们整个用能系统,包括校园的资源配置,包括融资方案等方面,实际上是在学校在做综合性的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为什么提它叫做专项规划?不同于我们在做的控规或方案设计规划,这一点大家觉得规划二字用得有点字,但是实际上从节约型校园本身来讲,是比较庞杂的,包括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也包括相关的组织体系和未来的运营效率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所以这一点来讲,在实践的体会当中,真正把规划做在前,把规划真正作为我们执行的方案,而且实实在在落实下来,是学校的决策层,我们才能推起来,具体的处室能够作为持续性工作做的。
第二,从建设本身来讲,我们面临新校区的扩建和旧校区的改造,这两个决定任务艰巨。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和配备,决定节约型校园的理念,是不是能贯彻到整个过程当中。
第三,在运营过程当中,交付使用过程中,对于学校的管理层来讲,运行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机器运转中的高效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我们未来还会产生高耗能的行为出现。所以整个规划的作用,我们不能单纯看成是一个文本,锁在保险柜的东西,它是要真正做实的。
从刚才提到的系统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过程流程图,从最开始我们初始地去策划,而不是做方案阶段,去想我怎么去做。从这个阶段到进行科研,进行整个技术方案的编制,前期的过程,实际上也开始去产生出了我们节约型校园的阶段性。在后面这个过程,涉及到设计、规划以及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在这个阶段,这绝对不是设计单位自己的事情。这是一种设计分享,共同参与的过程。是我们学校,包括设计单位,包括设备提供者,包括产品的提供者,大家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在整个设计当中,我们院在前几年一直推广的设计理念,叫做共享设计。把流程化的,单一的串联式设计,转化为并联式设计,这是我们对设计观念的变革。
在后期阶段,包括我们对建筑的监测还有专项的验收,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为了保证前面的技术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检验指标是否达到,为我们下一步做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提供验证我们是不是按照可行性方案和技术方案在执行。
在整个的运行过程当中,鉴定监测本身没有办法实现节能,它是我们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很重要的手段,如果大家觉得是安几块表就可以做到,那就误导了。最终我们是不是能达到节能效果的数据测量的验证,所以整个做全过程思路的调整,是我们在做节约型校园,在整个工作推广过程中非常核心的问题。
从校园的管理平台这块来讲,刚才谭教授也提到了,按照建设部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节约型校园的示范学校要建立相关自己的数据周转站或中心的,是对全院进行统筹管理。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校园的管理平台,应该是对整个学校的能源情况,进行普查或者做审计,以及进行相关的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来源。
在节约型校园的综合解决方案部分,我们现在提出一个观点,这个也是提出跟大家一块儿讨论。我们叫做“三位一体”的综合解决观点。这个观点,三位指的是管理、技术、教育三位一体。这三位一体,可以这么来理解,管理角度来讲,我们更强调的是管理系统,我的这个学校,从能源管理角度,组织机构怎么建,哪些关联部门必须参与进来,否则单靠一个部分无法推进。第二,我必须用制度化,而不是人为的领导一句话来做这个事情,否则很难作为常态工作。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整个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是一种安全的保障,这是促进我们长效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手段。
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讲,一方面强调校园的规划,叫规划先行,第二强调校园建设,建设过程中技术识别和运行体系。第三是运行保障,综合称为技术体系。
第三是教育体系,这块是高校非常擅长的,应该基于教育相关体系化过程中,能够把节能减排,还有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的制度化,还有技术体系的东西,能够通过我们的教育的程序化的东西,把它推广出去。无论从校园的宣传角度,还是从人员团队能力建设工作,通过我们教师的脉络,能够把一代人作为常态化的责任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们强调的三位一体。
在三位一体的过程中,作为高校来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高校都没有办法做到三位一体,作为商业建筑更难推了。所以作为核心我们来探讨可能性。这是三条线上进行三条体系的建设。
具体三个体系,时间比较短不详细介绍了。下面想给大家看一下相关我们做过的案例。这个案例是新建建筑的,属于扩建的二期校园项目。我相信在座很多学校都面临着老校区的改造和新校区的建设问题。在这个案例方面,我们为什么把新建校园拿出来,很大的因素在于,如果我们新建的校园,又成为既有建筑去改造的话,实际是浪费资源,而且从资源的合理配备,我们是违反了“四节一环保”的原则。从节能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想给大家传递的理念是,什么叫绿色校园?绿色的概念是如何来诠释的?
比如说我们这个案例是在深圳做的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是体现了四个特点,第一是充分尊重原始生态的体系,也就是说我不破坏校园。第二是三维分区立体交通组织,第三,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空间,所有的东西都是按标准来,按照体系走,包括我们后面要谈到的运营。第四,绿色环保技术综合利用,相当于综合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拼凑问题。
本文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上一篇: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经验介绍[ 07-18 ]
下一篇:山东建筑大学节水工作情况介绍[ 07-18 ]